人生:好在适度,误在失度,败在过度

作者: 儒风大家 来源: 原创 时间: 2018-11-08 08:59 阅读:
人生:好在适度,误在失度,败在过度

  《黄帝内经》开篇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人的寿命与分寸和度有关。

  黄帝问他的老师歧伯: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,年龄都能超过百岁,动作灵敏;

  现在的人,年龄刚至半百,就衰弱了,这是由于时代不同,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?

  岐伯回答说: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,能够取法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,饮食有节制,作息有规律,既不过度操劳,又不过度纵欲,所以能够形神俱旺,协调统一,所以能颐养天年。

  岐伯对比上古之人与后来的人,他说,现在的人把酒当水浆,滥饮无度,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,醉酒行房,因恣情纵欲,而使阴精竭绝;

  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,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,不善于统驭精神,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,违逆人生乐趣,起居作息,毫无规律,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。

  可见,在岐伯眼里,人只有在有节度的生活中才能颐养天年。

  分寸和节度,是养生的第一妙法。

  人的生活要是失去了分寸和节度,只靠药物和补药养生,那就真是舍本逐末了。

  所以《黄帝内经》一开始就指出这一点,就是要人明白,任何药物、任何医术都不能代替有节奏、有分寸的生活。

  人生好在适度。

  适度的饮食才能滋养身体,过了对身体就是有害的。说话做事也无不如此。

  对什么样人,就要说什么话。

  《增广贤文》有云:“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

  朋友之间,可以开开玩笑,说些私密的话题,但也要掌握分寸。

  对陌生人,则不能过多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,以免中了别人的圈套。

  《周易》中说,圣人“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”。

  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要学会韬光养晦,蓄积力量。

  在飞黄腾达的时候,要懂得适可而止,以免乐极生悲。

  《周易》认为,高明的人做事,没有一定的章法,唯一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变化,根据事情的形势,不断变化,掌握一定的分寸。

  高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前进、什么时候退守,这就是圣人的做法;能大能小,能屈能伸,能隐能现。

  历史上,因为不懂得掌握分寸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  范蠡和文种是帮助勾践灭吴的两大功臣。勾践灭了吴国,开庆功大会,大赏功臣。

  这时候,范蠡已经带着西施,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。

  范蠡走前,留给文种一封信,说,“飞鸟打光了,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;兔子打完了,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。越王这个人,可以跟他共患难,不可以共安乐,您还是赶快走吧。”

  文种不信,依然享受高位,结果有一天,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。

  文种一看,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。他悔恨万分,最后自刎而死。

  反观之,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,无不是把握分寸,掌握火候的高手,如郭子仪、曾国藩等等。

  可见,分寸与节度对人生的重要性。

 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748219美文网

展开剩余(
美文网微信号:mw748219,鼠标移到这里,一键关注。

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点个赞

文档下载

本页面《人生:好在适度,误在失度,败在过度》的转载信息

本页标题:人生:好在适度,误在失度,败在过度

本页地址:http://www.748219.com/meiwen/11937.html

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,谢谢!

美文网 欢迎你再次来访!

发表评论

点击刷新

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,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!

作者介绍

#第三方统计代码(模版变量)